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国际传播、县域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文化数字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程曼丽、赵丽芳:新时代新征程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赵丽芳认为,新时代新征程,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切实的举措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围绕中华文化深耕细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重视发挥高层次专家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的作用,重视发挥海外华人、海外中资企业、国际友人等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要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积极运用5G等信息技术开展新闻传播实践,加快移动端传播平台建设,创新短视频、微视频、云直播、语音播报等多元信息发布形式,研究掌握传播平台的发展趋势,打造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沉浸式、互动式新闻产品。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盛誉、黄凯南: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落实县域发展的重点任务】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盛誉、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凯南指出,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面临着对农业的关注度不足、农业内部分工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缺乏将农业现代化与现代生物、数字技术有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与主要农产品自主可控,建立支持农业生产、适应农村转型和兼顾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工促农带动农食系统逐步完成高效高质绿色方向转型。另一方面要以县城为核心构建多维度的市场机制,逐步缩小县乡和县城之间的收入和社会福利差异,提升资本和劳动在城乡间和农业内部的配置效率,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同时要创建绿色农业发展方案,重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高绿色生态农业、可再生农业等在县域农业发展中的比重,加强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提升县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
【范恒山:区域协同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范恒山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是一个整体,需立足于区域协同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建立产业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区域产业规划沟通协商,突出各地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独特性。二是要进一步清理和破除妨碍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有效配置的规定与做法,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四是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积极整合创新资源,立足于比较优势,通过强化分工和密切协作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布局。五是要打破数字壁垒,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建设一体化数字支撑平台。
摘编自《经济日报》
【解学芳、臧志彭:文化数字化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特聘教授解学芳、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经天学者”特聘教授臧志彭指出,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文化产业数字化与文化消费数字化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完善三大路径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首先要夯实文化数字化新基建,推动文化资源全域整合与数字化转化,加快建设可信数据流通环境,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可体验、可沉浸、可感触的活态文化产品,让文化产品更加多元。其次要统筹文化大数据平台,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全域化、全形态的数字化整合,加快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展示与供给能力,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再者要发展文化数字化消费场景,丰富“上云用数赋智”等要素在文化消费场景的应用,助推智媒体、云游戏、智慧文旅等新业态,以及“大屏”和“小屏”无缝切换等新消费场景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用户的数字文化消费习惯,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海外侨胞:中共二十大谋划未来 中国发展将更好地惠及世界******
(中共二十大·声音)海外侨胞:中共二十大谋划未来 中国发展将更好地惠及世界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海外侨胞:中共二十大谋划未来 中国发展将更好地惠及世界
中新社记者 吴侃 门睿
中共二十大16日在北京开幕。海外侨胞受访时表示,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深感自豪,坚信中国发展将更好地惠及世界。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指明方向擘画蓝图
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虞安林说,中共二十大报告回顾了中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汇聚奋发奋进的正能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报告中涉及侨务工作的表述让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高玮深有感触,“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侨务工作和华侨华人的重视,近年来中国侨务工作及为侨服务的理念与时俱进,期待相关部门未来出台更多惠侨举措,为侨胞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
埃及华人华侨协会暨埃及开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付金丽表示,“海外侨胞为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欣喜,相信在中共二十大制定的蓝图引领下,中国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海外侨胞与有荣焉。”博茨瓦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南庚戌尤其关注中国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非洲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报告为中国未来擘画蓝图,既描绘了中国发展,也汇聚着世界机遇。”日中韩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联合总会会长李长作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将继续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欧洲时报》采访中心主任黄冠杰表示,报告向世界清晰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既让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有奔头,也让世界看到中国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决心,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解决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中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开辟了新思路。
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然表示,从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到建设海南自贸港,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近年来中国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相信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更好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汇聚侨力继续“搭桥”
报告指出,“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德国纽伦堡中文学校校长李立说,华侨华人作为全体中华儿女的一部分,应继续发挥独特优势,为助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欧洲华商联合会执行会长戴志广表示,“报告提及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意大利是首个正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国家,旅意侨胞将充分整合技术和管理资源,继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美国《美中报导》社长江维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将继续创新话语方式,完善全媒体矩阵,接轨主流社会,让海外民众认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感受丰富包容的中华文化。
英国中华艺术中心主任毛埴鋮表示,“报告谈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华侨华人可以从东西方文化契合点出发,探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传播之路,通过能够唤起海外受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